7月17日,《人民日報》第10版刊發文章《生產車間里的智造妙招》,經濟聚焦“訪智能制造、解行業痛點”,深入報道了法士特高智新工廠生產車間里的智能妙招——對每把加工刀具時時刻刻做“體檢”。
生產車間里的智造妙招
一個紡織車間內,一臺經編機上有近3萬根比頭發絲還細的紗線,上千臺經編機就是數千萬根紗線。如何快速定位瑕疵點?
一個電器車間內,原材料種類多、體積大,靠人工搬運、放置,效率不高還容易出錯。如何高效中轉?
一個汽車變速器車間內,用于切削作業的刀具有600余種2000余把,每把刀具的壽命從幾小時到幾百小時不等。如何確保刀具處于正常作業狀態?
如今,這些行業痛點與難題,借助智能制造的妙招,正一一得到化解。
陜西西安汽車變速器企業——
對每把加工刀具時時刻刻做“體檢”
陜西西安高新區,在汽車變速器企業法士特高智新工廠的數據分析室,工程師龍彬輕敲鍵盤,就可以查看所有設備的運行情況。龍彬介紹:“就拿加工刀具等耗材的磨損來說,以前主要靠一線工人預估刀具進行多少次生產后就得更換。有時不準確,等出現廢件才更換刀具,不僅造成原料浪費,還會耽誤生產進度。”
現在,通過智能化改造,系統可以對每一把加工刀具時時刻刻做“體檢”。“我們在每把刀具上都安裝了傳感器,刀具使用壽命殆盡時,系統會向現場工人發出提醒。”法士特高智新公司總經理趙建林說,“機床主軸的負載電流大小就像‘心電圖’,我們對這些電流數據進行收集分析,通過不同特征可以對刀具‘望聞問切’,簡直太精妙了。”
通過系統智能算法,刀具的使用壽命可以實現精確預估。“這樣我們就能在保證加工質量的同時,將刀具使用率發揮至最大,另外也能確保黑燈生產不會因刀具壽命受到影響,讓產線的質量、成本、效率均處于最佳狀態。”趙建林說。
大到廠區環境的溫度、噪聲等數據,小到每一把刀具的壽命數據,工廠產線上的傳感器源源不斷將各項數據匯集到“智能大腦”中,每秒采集數據達10萬條以上。趙建林介紹,相比傳統制造模式,法士特高智新工廠通過數字孿生、萬物互聯、智能決策等技術,實現生產效率提升80%,能耗下降20%,產品交付周期縮短30%,人均產值提升5.2倍。
近年來,西安市大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出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兩化融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等。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32個工業互聯網平臺,28個企業工業互聯網項目獲得工信部試點示范認定。
-
巡視公告
2024-10-28
-
法士特集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年度)第十一次集中學習
2024-10-29
-
法士特農業機器人斬獲“卓越成就獎”
2024-10-28
-
省委第四巡視組巡視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工作動員會召開
2024-10-25
-
法士特第4萬臺重型AT自動變速器順利下線
2024-10-24
-
法士特召開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啟動會
2024-10-23